修行原理7-開啟本性剝陰取陽的功用


慮:

安而后能「慮」。「慮」有思慮及過濾兩重的意思。心思發達且毫無好惡污染叫「能慮」,氣機的造化能依天然的本性,而達到剝陰取陽的過濾效果,也叫「能慮」。

 

而這個「慮」的功能必需要達到「安」之後,一切的思慮及造化才能完全吻合本性,才能有剝陰取陽的功效,不出於本性的造化沒有剝陰取陽的功用,凡出於人為意念去導引氣輪運轉的,雖然可以煉氣功,可以使身體更為強健,但都不能有剝陰取陽的功用。

 

金剛經說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」凡是「有為法」都不能邁向返本還原之路,效用都很短暫。因此「大學」說「安而后能慮」,必需到達「安」,完全沒有人為力量的干擾,才能顯現出這天然造化的功能來,才能邁向剝陰取陽的「能慮」之路!

 

 安了才能慮,這說法與佛陀的「見性才能成佛」的說法完全一致,見性就是「安」,安於本性的天然造化,這是唯一的成佛之路。而前面「定、靜、安」的一切努力,都是為了「能慮」做準備的。「能慮」了才是開啟了成佛造化的第一步而已,並非「安」了就是已經完成所有剝陰取陽的造化,也不是「見性」了就代表已經成佛了!這只是本性造化的準備工作就序而已!因此最重要的是「慮」,而不是「安」!

 這個「慮」字其實有三重的意思,第一指的是「心」的慮,第二指的是「氣」的慮,第三指的是「業」的慮!

 

從「心」的方面來說,這「慮」字是能思考、能正確的分辨、能正確的選擇、能有正常的情感的意思。看「能慮」這兩個字,就知道它不是沒有念頭,也不是分不出善惡,也不是沒有情感,而是在思慮與感受時,沒有一點好惡妄念混雜,不受黃庭中一點氣機起伏的左右之意。

 

至此凡有思慮、情感,皆是不取不捨純真智慧的表現,所有的妄念、邪念都「無念」了,所有本有的智慧都「能慮」了。因此佛經中的「無念」是有條件的,是指那些妄念都沒了,而不是連智慧也沒了,不是連動一點想法、動一點慈悲的情懷也不行的。

 

佛有智慧,佛有至情,佛能動出純真的念頭,而不是沒有念頭;佛有純真的情感,而不是沒有情感,佛是「能慮」的,而不是沒有思慮的「頑空」。而現今的修行人誤解「無念」的真義,誤以為腦中不能有一點想法,胸中不能有一點情感,甚至發明機器來檢驗腦中有沒有發出波動。

 

他們不知道「無念」指的只是沒有對心頭起伏的氣機,去分別取捨而已,因此整日以訓練腦中不起一個想法為能事,以為這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。他們忽略了六祖「無念者,於念而無念」的指引;也忽略頓悟入道要門論裡「無念者,無邪念,非無正念」的交付;而孔子明白的以「從心所欲而不踰矩」來表示腦中並非不能有念頭。在大學中更以「能慮」兩個字來表示腦袋可以有念頭。看來很多人追求靜坐時一個念頭也不起的成就,是一項因為誤解「無念」兩字的意義,而墮入「頑空」的明顯的錯誤。

 

例如孔夫子所說的「四勿」,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。這是勸我們不對的事不要做、不要想;而對的應該要去做、去想才對。「無念」也是一樣,不是不能有想法,而是不能有妄念而已。這種智慧能分辨是非對錯,能想像、能計畫,只是當下不被攀附在心頭氣機上的對待知見所左右而已,這就是「能慮」。

 

經過慢慢地返觀覺照,一開始先是在靜中能安,而後在靜中能慮,而後在動中也能安,在動中也能慮。不論在靜坐中,或是任何動盪的逆境之下,這心都能保持清靜自在,不會再被心頭氣機的動盪所左右,這便是心的「能慮」了。

🌻本文章節取自撥雲見日一書,欲免費索取撥雲見日修行原理全書的朋友,請將你的資料以及需求用以下表單資料寄送給我們,謝謝

相關文章

Follow 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