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、靜、安:
「定、靜、安」這三個字的意思差不多,只是程度上有些差別而已。「安」有安全、安穩的意思,是行持既久,根基漸固,不再逐流更移,不再危險,不再被擾亂,有了穩定性,可以堪用了才叫「安」。定性未固,或準或失則不能叫安。好比一個不準的鐘,不能因為它偶爾也會中一兩次就叫安。
然而這「安」字乃是兼指「心」及「氣」兩個方面來說的。從「氣」的方向來說,「安」正是佛家所謂的「不退轉輪」。意思是我的氣輪運轉已有了穩定度,不再受到妄知妄見的擾亂,也沒有一點人為的造作,完全合乎本性的節度,能安穩的進行返本的造化,不會再因人心作祟而失去準頭,故曰「安」。
從「心」的方面來說,黃庭內的氣機不再攀附好惡知見,任何動靜態的日常生活中都能「知止」,不再被氣血起伏所愚弄,不再因妄念而擾亂氣輪運轉的自然,這便是心的「安」。
心安了的同時氣輪也就安,此時氣輪的運行已完全出於天然的本性,沒有一點點的人為造作,經典中稱這種法叫「無為法」。進入無為法所依靠的就是本性中的自然力量,靠著本性才能安,靠著人為則不安!古人說: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」。靠著人心去造作氣輪的運轉是危險的,而遠離二元對立的道心卻是那麼的隱微難懂,因此唯有開始學習觀照氣機清真的本質,觀照到一個知見也不得攀附,觀照到剩下純然天真的精一本貌。這心氣都能執中精一了,這時才可稱為「安」!
至於「定」、「靜」是已經稍微進入狀況,但還沒有到達「安」的名詞。好比一粒種子剛發芽,慢慢冒出兩片葉子,雖然發了芽,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野草給蓋過去了,此時它的生命還很危險,一邊成長還要記得一邊拔草,這時還沒長到安全的地步,只能勉強說是有了「定、靜」而已。定、靜是說雖然心性已朝正確的方向漸漸在成長了,但還沒有穩定性,還經不起太大的考驗,因此還不能稱為「安」。
古人在這個心性尚未穩定的階段,常常遠離塵世,遁到深山裡面去好好地煉定靜,等到心性有了定性,到達「安」,再出來渡世。而現代的人則喜歡偶爾到道場裡,去過一陣子清閒的生活,養養自己的心性,或是自己立個志,一個月或三個月的時間別動怒,也不生慾念,給自己定些戒律或目標,以免心性因外物的引誘而不斷地浮動,這都是在「定、靜」這個階段時的不錯方法。
給自己一個沈澱的機會,使心性漸漸明朗,漸漸有了方向,漸漸抓到主軸,漸漸知道怎麼在動亂的當下返回清真,這就是「定靜」。心定靜,氣也就跟著定靜,「氣輪」的頻率也跟著慢慢的接近定位。
定到一個更深的狀態,這心氣都能順應天然,能在動靜間應用無礙,六祖所謂:「能於一切處不住相,於彼相中不生愛憎,亦無取捨。」安閒恬靜,虛融淡泊。這便叫做「靜」。心靜了,氣也就到靜,氣輪也到了靜,這時周身氣機如魚游於河海,如車馳於軌道,各適其位不再動盪了,叫「靜」。
靜久再更有穩定度就叫「安」,心一安,氣、性、氣輪都安,都自在了,都依照天然規律在運行,不再失去準頭了。有了「安」的穩定力,便可以入世、可以治世、可以渡世,任何逆境顛沛造次間,都可以應用自如,都沒有危險了。不到安,不論作什麼,就像是泥菩薩過江一樣,自身難保,故不可大用也。
道家叫這樣的火候「安爐立鼎」,火爐也安好了,鍋鼎也立好了,一切準備就序,可以開始煮熟一餐香噴噴的飯菜了,可以開始行返本還原的造化了。從修煉的角度來說,也就是煉到丹田裡的胎息已經產生,時時刻刻都有一股溫熱感在旋繞,好像有個小小的溫泉一般泉湧不止,氣輪也日日周轉不息了。
以前我拜入先師門下,一開始就很努力的靜坐,那丹田不只會熱,能量充沛時常常會有滾動的現象,好像裡面有幾個熱熱的鋼珠在丹田裡快速滾動一樣,修煉家稱此時為「武火」。時日越積越久,漸漸的丹田中會剩下一點點小火細燉的感覺,只要反觀一下,就感到那股氣時時刻刻都非常細柔穩健的運轉著,修煉家稱此為「文火」。
武火文火總是在適當的時刻交互運轉著,修到生活中的任何時刻,都感覺到那股剛健之氣的運轉不息,這時佛家就叫「不退轉輪」,道家叫「安爐立鼎」,儒家的「大學」則稱為「安」。大意是一切都已就序了,可以全速推動氣輪,可以大行造化了。總而言之,「安」就是道心不退轉,氣輪也不退轉,造化也非常完全之意。
至於「定」、「靜』就是還未到「安」的過程,是心一會兒能夠不二、一會兒又妄念叢生;氣輪一會兒正轉,一會兒紊亂的過程。然而已漸漸的有所長進,雖然還沒有到安,但是勉強還能發生這麼一點轉動氣輪的作用,因為正在進步中,不能說沒用,因此就稱為「定」、「靜」。
🌻本文章節取自撥雲見日一書,欲免費索取撥雲見日修行原理全書的朋友,請將你的資料以及需求用以下表單資料寄送給我們,謝謝